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瑰怪在词典中的解释
guīguài

瑰怪

拼音guī guài

注音ㄍㄨㄟ ㄍㄨㄞˋ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瓌怪”。1.奇特,怪异。形容文字、言辞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诡异者,字体瓌怪者也。”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南行诗一卷,舒忧娱悲,杂以瓌怪之言,时俗之好,所以讽於口而听於耳也。” 清 龚自珍 《语录》:“先生曰:《穆天子传》出 汲 冢,瑰怪奇丽,千古鸿宝。”
    (2).奇特,怪异。形容事物、景象者。 唐 陆龟蒙 《记事》诗:“把笔强题诗,粗言瓌怪状。”《新唐书·儒学传下·陈贞节》:“刑部尚书 王志愔 等僉谓:‘明堂瓌怪不法,天烬之餘,不容大享。’” 宋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者。”
    (3).奇特,怪异。形容人品、风度者。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卓犖瓌怪之士,宜乎游於大人君子之门也。” 明 唐顺之 《郑君元化正典序》:“至於方外之士亦往往能俶儻瓌怪以露其奇。” 清 龚自珍 《海门先啬陈君祠堂碑文》:“开国以降,奇杰之士,达节之民,挺瓌怪之姿,躬淳古之行。”

基本含义

  • 形容事物奇特、异常。

详细解释

  • 瑰怪形容事物非常奇特、异常,与众不同。通常用于形容外表、行为或态度与常人不同的人或事物。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文学作品、艺术评论、个人描述等场景,用来形容那些独特、奇异、与众不同的事物。

故事起源

  • 瑰怪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南齐书·齐高祖纪》中。故事讲述了南齐高祖萧道成在抵达建业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瑰怪的人,他的外貌异常奇特,行为古怪,因此被称为"瑰怪"。

成语结构

  • 瑰怪是一个形容词+形容词的结构,形容词"瑰"表示奇特、美丽,形容词"怪"表示异常、奇怪。

例句

  • 1. 他的思维方式非常瑰怪,总是能想出一些别人想不到的办法。2. 这个艺术家的作品瑰怪而又富有创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3. 他的穿着打扮总是瑰怪异常,引来了很多人的好奇目光。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瑰丽的怪物",用来形容独特、奇异的事物。

延伸学习

  • 学习相关成语,例如"独具匠心"、"千奇百怪"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花朵的颜色好瑰怪啊,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花。2. 初中生:他的行为真是瑰怪,总是做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3. 高中生:这本小说的情节非常瑰怪,充满了悬疑和惊喜。4. 大学生:这个艺术家的作品瑰怪而又富有创意,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拆字解意

瑰怪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