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鳞
拼音zhèn lín
注音ㄓㄣˋ ㄌㄧ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指龙。《易·说卦》:“震为龙。”又龙为鳞虫之长,故称。《汉书·叙传上》:“《震》鳞漦于 夏 庭兮,帀三正而灭 姬 。”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易》《震》为龙,鳞虫之长也。漦,沫也。’谓 褒姒 也。”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祥飞井络,震鳞题瑞朔之元;祉绚新郊,枵兽纪和年之序。”
基本含义
- 形容声音或威力极大,震动到鱼鳞,也比喻文章、音乐等具有很大的感染力。
详细解释
- 震鳞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词组成。震指震动、震撼,鳞指鱼鳞。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声音或威力极大,震动到鱼鳞。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文章、音乐等具有很大的感染力,能够引起强烈的共鸣。
使用场景
- 震鳞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声音或威力极大的事物,比如说一场震撼人心的音乐会、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一次令人震撼的演讲等等。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的才华或能力非常出众,超越常人。
故事起源
- 《汉书·杨震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杨震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音乐家,他的琴音非常动听,能够震动到鱼鳞。有一次,杨震在宫廷中演奏琴曲,琴声震动到了宫廷外的鱼塘,使得鱼儿纷纷跃出水面。这个故事形象地描绘了杨震音乐的威力和感染力,后来就演变成了成语“震鳞”。
成语结构
- 形容词 + 名词
例句
- 1. 这场音乐会的演出太震鳞了,让人陶醉其中。2. 他的演讲真是震鳞之作,让人深受启发。3. 这篇文章用词精准,情感真挚,堪称一篇震鳞之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想象一下当一个音乐家演奏出非常动听的琴曲时,琴声震动到了鱼塘,使得鱼儿跃出水面,这个场景非常震撼和有力,就像成语“震鳞”所描述的一样。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有趣的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用法。你可以选择学习一些与“震鳞”类似的成语,比如“惊世骇俗”、“动人心弦”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震鳞的音乐课,我很喜欢。中学生:这部电影的场景和音效都非常震鳞,很值得推荐。大学生:她的演讲真是一场震鳞的表演,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