饬刑
拼音chì xíng
注音ㄔㄧˋ ㄒㄧ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饬正刑法。一说谓修缮监狱、刑具。《吕氏春秋·音律》:“夷则之月,修法飭刑,选士厉兵,詰诛不义,以怀远方。” 高诱 注:“夷则,七月也。飭读如敕。飭正刑法,所以行法也。” 陈奇猷 校释:“飭、饰通。但《孟秋》云‘是月也。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则此飭当读为饰,谓缮饰也。 高 读飭为敕,非也。”
基本含义
- 严格执行刑罚,使罪犯得到应有的惩罚。
详细解释
- 饬刑是指对犯罪分子进行严格的刑罚,以使其得到应有的惩罚。这个成语强调了对犯罪行为的严肃态度,表明法律的公正和严明。
使用场景
- 饬刑常用于描述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的处理,也可用于比喻对其他违法行为的严肃处理。
故事起源
- 饬刑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刑法志》中。据说,西汉时期,有一位名叫李陵的将军因在战斗中表现不佳而被判处饬刑。尽管李陵在战斗中的表现确实有些失误,但他的刑罚却被认为过于严厉。因此,饬刑一词成为了对刑罚严苛的代名词。
成语结构
- 饬刑的成语结构为“饬+刑”,其中“饬”表示严格执行,“刑”表示刑罚。
例句
- 1. 面对严重的犯罪行为,我们必须饬刑,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2. 法官根据罪犯的情况,决定是否要对其进行饬刑。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饬刑”与“严格刑罚”联想起来,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刑罚制度以及现代司法制度,以加深对饬刑这一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们要饬刑对待偷窃行为,保护自己的财物安全。初中生:对于严重的违法行为,应该饬刑以示警戒。高中生:了解刑法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什么样的行为会受到饬刑。大学生:司法机关应该公正执行法律,对罪犯进行适当的饬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