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懒政现象在词典中的解释
lǎnzhèngxiànxiàng

懒政现象

拼音lǎn zhèng xiànxià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懒政现象 -简介

    懒政现象,指的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工作懒散,效率低下,一些政府机构长期存在的人人负责又人人不负责的“和尚撞钟”和“推磨”现象,你看他是在撞钟,其实是在磨洋工,混日子,熬日头,只要拿到高薪奖金好处外快,一切万事大吉,懒政现象正成为中国各地政府着力破解的难题,治懒举措中民众监督成为政府部门眼中至为关键的一环。

    治懒举措

    为提高政府效能,革除“懒政”现象,中国各级政府通过精简审批程序、完善监督制度等方式,逐步做出有益探索。自2001年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2000多项,地方各级政府取消和调整77000多项,占原有项目总数的一半以上。

    为了克服“懒政”现象,有些省掀起全省规模的“整风运动”,对全省党政工作人员提出“五个不准”:不准上班时间未履行请假手续擅自离岗;不准上班时间打牌、下棋、打麻将和玩电脑游戏等;不准上班时间到茶社、歌厅、洗浴场所等休闲娱乐场所活动;不准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不准参与赌博。

    因近百家企业中四成反映“工作效能最差”,山西省忻州市国土局负责人日前接受了市纪委监察局和效能办的约谈。同时受约谈的还有被反映服务问题较多的公安、电力两部门负责人。这只是忻州市治“懒政”的一个步骤,市纪委将在涉企收费、涉企执法、行政审批项目等20个方面“开刀”,以治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庸、懒、散等问题。

    治懒举措中,民众监督成为政府部门眼中至为关键的一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机关效能考评大会上,群众评议“满意度”有了“权威价值”,各方反映问题较多的9个职能厅局的相关处室被通报批评,其中6个处室负责人因此被免去现职下派基层挂职锻炼或轮岗交流。

    “冷面衙门”是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也因此成为懒政治理的主要对象,建议实行行政职能部门效能建设“黑名单”制度,把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列入效能建设“黑名单”。

    在此基础上对入选的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并视情况对主要领导进行约谈、问责,必要时采取组织处理,直至纪律处分。

    在严规之下屡遭诟病的“衙门”作风明显改善,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仍将着力提高政府效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高效能”作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中的要求之一被明确提出。

基本含义

  • 指政府官员因懒惰而导致政务不作为、推诿责任的现象。

详细解释

  • 懒政现象是指政府官员因为懒惰而导致政务不作为、推诿责任的现象。这种现象常常出现在官员对待公共事务的态度上,他们不愿意主动去解决问题,而是选择推卸责任或敷衍了事。懒政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政府的形象,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使用场景

  • 懒政现象常常在社会各个领域出现,例如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当政府官员不履行职责,不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们的懒惰态度。

故事起源

  • 懒政现象这个成语的起源比较晚,可以追溯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官员的懒惰现象逐渐显现出来,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批评。因此,懒政现象成为了一个常用的词语,用来形容政府官员的不作为态度。

成语结构

  • 懒政现象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懒政”表示政府官员的懒惰现象,“现象”表示这种现象的存在。

例句

  • 1. 这个地方的教育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主要是因为存在懒政现象。2. 市政府的懒政现象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的长期存在。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懒政”与政府官员的懒惰态度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通过与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进行对比,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官官相护”、“推诿责任”等,以加深对政府官员不作为现象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政府官员应该为民众服务,不能出现懒政现象。2. 初中生:懒政现象的存在导致了社会问题的积累。3. 高中生:政府应该加强监管,杜绝懒政现象的发生。4. 大学生:懒政现象是政府形象的负面体现,需要引起重视。

拆字解意

懒政现象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