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婆猴伎在词典中的解释
hóu

婆猴伎

拼音pó hóu jì

注音ㄆㄛˊ ㄏㄡˊ ㄐ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婆侯伎 ”。杂技名。相传 周成王 时南方有 扶娄国 ,其人善机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变幻。后世乐府皆传其技,俗谓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娄”之音变。参阅 晋 王嘉 《拾遗记·周》。

基本含义

  • 指人做事情拖拉慢吞吞,不积极主动。

详细解释

  • 婆猴伎是由“婆猴”和“伎”两个词组成的。其中,“婆猴”指的是老母猴,因其行动迟缓而得名;而“伎”则指的是技艺、表演。合起来,婆猴伎形容一个人做事情拖拉懒散,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情不积极主动,拖延时间,缺乏努力和进取心。可以用于批评那些懒散怠工的人,也可以用于自我警示,提醒自己要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

故事起源

  • 关于婆猴伎的故事并不多见,但根据成语的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想象出一个老母猴慢吞吞地走路的形象。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人们观察到的猴子行为有关,猴子在树上活动时通常很敏捷,但老母猴因为年老体弱而行动迟缓。

成语结构

  • 婆猴伎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名词“婆猴”和名词“伎”组成,用来形容人的行为。

例句

  • 1. 他做事情总是婆猴伎的,没有什么进取心。2. 不要像婆猴伎一样拖拉懒散,要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只老母猴在树上行动迟缓,这就是婆猴伎的形象。你可以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发音和含义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学习其他与努力、积极性相关的成语,如“勤能补拙”、“积少成多”等。这些成语可以帮助你理解并加强对婆猴伎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做作业总是婆猴伎的,从来不主动完成。2. 初中生:他参加社团活动时总是婆猴伎的,没有什么积极性。3. 高中生:他的学习态度很婆猴伎,从不主动去争取更好的成绩。

拆字解意

婆猴伎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