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吏蠹在词典中的解释

吏蠹

拼音lì dù

注音ㄌㄧˋ ㄉ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指吏胥的弊害。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吏胥》:“今世吏胥之害,无问乎官之得其人与不得其人,而要以为当革而已矣……京师纲纪之首,吏曹清,则诸司州县之吏蠹亦必少异於今日。”

基本含义

  • 比喻腐败官吏或官僚体制中的贪污腐败现象。

详细解释

  • 吏蠹一词由两个字组成,吏指官吏,蠹指蛀虫。蛀虫是一种能够侵蚀木材的小昆虫。吏蠹比喻官吏腐败、贪污,破坏了政府机构和社会秩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官僚体制中的不正之风。

使用场景

  • 吏蠹一词常用于批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可以用来描述腐败官员、贪污事件、官僚体制中的问题等。在政治讨论、社会评论和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

故事起源

  • 吏蠹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一年》篇中。据传,鲁国的吏员贪污成风,国家财政陷入困境。鲁国大夫季孙氏以鲁国的吏员为例,告诫公众要警惕官员的贪污行为。这个故事成为了“吏蠹”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吏蠹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这个地区的官员都被吏蠹侵蚀了。2. 吏蠹现象严重,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整治。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吏蠹与蛀虫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官员和蛀虫一样,侵蚀了政府机构和社会秩序。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官僚体制和腐败现象,以及现代社会中的反腐斗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吏蠹,因为他们偷钱。2. 初中生:我们应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杜绝吏蠹现象的发生。3. 高中生:吏蠹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监督机制的建立。4. 大学生:吏蠹现象的存在是社会制度和文化问题的反映,需要深入分析和改革。

拆字解意

吏蠹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