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刻板在词典中的解释
bǎn

刻板

拼音kè bǎn

注音ㄎㄜˋ ㄅㄢˇ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1) (名)在木板或金属板上刻字或图;使成为印刷用的底版。也作刻板。
    (2) (名)比喻呆板没有变化。
    [构成]
    偏正式:刻(板
    [例句]
    对别人的经验不能刻板地抄袭。(作状语)

近义词

  • 呆板、板滞、呆滞、机械、死板

反义词

  • 灵活、生动

英文翻译

  • 1.(刻底版) cut blocks for printing
    2.(呆板)mechanical; stiff; inflexible

详细解释

  • ◎ 刻板 kèbǎn
    (1) [cut block for printing]∶印刷用的雕刻底板
    刻板印刷
    (2) [mechanical;inflexible]∶比喻处事不灵活,不能随机应变
    (1).亦作“ 刻版 ”。雕板(印书)。《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 蜀 毋昭裔 出私财百万营学馆,且请刻板印九经。” 宋 司马光 《答新知磁州陈大夫游古书》:“前岁 公廙 校正先集,欲刻板摹之,广传於世。”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一节:“中华民族……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经发明了刻版印刷。”
    (2).比喻因循;呆板。《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一年之内,我一个生日,我们贱内一个生日,这两个生日,是刻板要做的。” 茅盾 《有志者》四:“再捧着头,再点着烟,再到床上躺一会。这是刻板的。”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一:“极端的刻板,极端的单调。”

基本含义

  • 形容思维僵化,缺乏灵活性,固执地按照既定的模式行事。

详细解释

  • 刻板一词源自于木刻版,形容印刷时刻板的性质,即一成不变、死板固执。在人的行为和思维上,刻板指的是人们过于固执己见,不愿意接受新的想法和变化,总是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性。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些人的思维僵化、固执、不愿变通的行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人,或者形容一些机构、组织的行为方式过于刻板,不愿意改变和创新。

故事起源

  • 刻板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原文是“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人在船上用刀刻船底,划出一道道的痕迹,他认为痕迹就是剑的位置,然后跳入水中寻找剑。这个故事用来形容人们思维固执、不愿意接受新的事实和观点。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表示一种固定的状态或行为方式。

例句

  • 1. 他的思维太刻板,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2. 这个机构的工作方式太刻板,不愿意尝试新的方法。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木刻版,木刻版是一种固定的印刷工具,可以帮助记忆刻板一词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墨守成规”、“僵化不变”等,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总是刻板地教我们背诵课文。2. 初中生:有些同学的思维太刻板,不愿意尝试新的学习方法。3. 高中生:他对待问题的态度很刻板,不愿意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4. 大学生:有些老师的评分标准太刻板了,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5. 成年人:公司的管理方式太刻板,不愿意改变和创新。

拆字解意

刻板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