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缚
拼音biān fù
注音ㄅㄧㄢ ㄈ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鞭笞捆绑。 唐 无名氏 《李林甫外传》:“忽一日,方午,有人扣门,吏惊候之,见一道士甚枯瘦,曰:‘愿报相公。’閽者呵而逐之外,吏又欲鞭缚送於府。”
基本含义
- 用鞭子来束缚,比喻严厉的约束或限制。
详细解释
- 鞭缚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鞭”和“缚”两个词组成。鞭子是一种用来驱赶牲畜或鞭打人的工具,而“缚”表示束缚、约束。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用鞭子来束缚,引申为严厉的约束或限制。比喻人们受到严格的约束,无法自由行动。
使用场景
- 鞭缚常常用来形容某种强制性的约束或限制。可以用来形容某个组织或制度对个人的束缚,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例如,可以说某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对人民的行为有很严格的鞭缚,或者说某个人的严格自律对自己的行动有很大的鞭缚。
故事起源
- 关于鞭缚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可以从成语的字面意思推测其起源。在古代,鞭子是一种用来驱赶牲畜或惩罚奴隶的工具。使用鞭子来束缚牲畜或奴隶,可以使其无法逃脱或反抗,从而实现主人的控制和支配。这种形象被引申为对人们行为的严格约束和限制。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鞭”和“缚”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这个制度对我们的行动有着严格的鞭缚。2. 她的高标准自律成就了她的成功,但也给她带来了很大的鞭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被鞭子缚住的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被鞭子缚住无法自由行动,就可以联想到鞭缚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束缚相关的成语,如“束手无策”、“羁绊”等,可以扩展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的妈妈每天给我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感觉像是被鞭缚一样。初中生:学校的纪律要求很严格,给我们的行为带来了很大的鞭缚。高中生: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我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这是一种鞭缚,但也是一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