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食节
拼音gōng shí jié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供食节,是甘南藏族人民群众中盛行的一种传统节日,当地称此节日为“饳”(duo)。
供食节期间,藏族人民以跳“尕巴舞”为主。此种舞蹈的主要节目有“夏迦群欠”,即“众鸟之王”,《猎人舞》或教善歌等。尕巴舞,充分展示了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形态和审美意识。它综合了多种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有纯舞蹈形式,说唱,道白,对话的逗乐形式,还有闹剧,滑稽剧及诗、歌、舞三位一体的原始综合艺术,带有原始时代的表演艺术特征。
尕巴舞“夏迦群欠”主要在当地盛行的“供食节”上表演。 “夏迦群欠”藏语意为“众鸟之王”或“大鹏金翅鸟”,林区视它为“山神”的化身。在“供食节”尕巴联欢会上,它与凡人共庆佳节,预祝来年太平,展示了林区藏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大鹏金翅鸟”人格化为“山神”,暗示着从远古图腾时代起整个林区藏族人民和民间艺人的不断创造,演变成美好的舞蹈形象。
基本含义
- 指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而自己节衣缩食。
详细解释
- 供食节这个成语由“供食”和“节”两个词组成。供食指为别人提供食物,节指节约、节俭的意思。供食节的含义是指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而自己节衣缩食,舍己为人的精神。
使用场景
- 供食节常用于描述一个人为了帮助他人或满足他人的需求而自己节约、节俭的情况。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太过于节约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故事起源
- 供食节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李靖的官员,他在一个贫瘠的地方任职,但他非常关心百姓的生活。一年夏天,由于连续的干旱,百姓们面临着饥荒的困境。李靖得知后,决定自己节衣缩食,将自己的粮食分给百姓,以解他们的饥饿。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用“供食节”来形容李靖的无私奉献精神。
成语结构
- 供食节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动词和一个名词组成。
例句
- 1. 他为了供养弟弟上学,过着供食节的生活。2. 在经济困难时期,他们一家人过着供食节的日子。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供食节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拿着一碗食物,而自己却只能吃很少的一口,表示他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而自己节衣缩食。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节约、奉献相关的成语,如“节衣缩食”、“舍己为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帮助同学,过着供食节的生活。2. 初中生:她为了资助贫困地区的孩子,过着供食节的日子。3. 高中生:为了实现梦想,他过着供食节的生活,省下的钱用来支付学费。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供食节”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