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香扆在词典中的解释
xiāng

香扆

拼音xiāng yǐ

注音ㄒㄧㄤ 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屏风的美称。 唐 郑谷 《朝谒》诗:“威凤迴香扆,新鶯囀 上林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品行高尚,言行举止端庄。

详细解释

  • 香扆原指古代官员佩戴的带有香囊的簪子,后来引申为指品行高尚的人。成语“香扆”形容人的品行高洁,举止文雅,言行端庄,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举止文雅的场合,如赞美有德行的人、礼仪之邦等。

故事起源

  •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叫做禹的大禹治水英勇果敢,作为治水的领导者,他的言行举止都非常端庄高尚,深受人们的敬仰和尊重。因此,人们常常用“香扆”来形容有德行、品行高尚的人。

成语结构

  • 主语 + 香扆

例句

  • 1. 他是个香扆之士,无论处事还是待人都非常有礼貌。2. 她的品德高尚,举止文雅,被大家称为香扆女子。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香扆”与高尚的品德联系在一起,想象一个佩戴香囊的簪子代表着高尚的品德,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品德、举止有关的成语,如“德高望重”、“仪态万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香扆之士,每次都会帮助我解决问题。2. 初中生: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做一个香扆之人,做事要有分寸。3. 高中生:在学校里,她是个香扆女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敬。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成为社会的香扆,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拆字解意

香扆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