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议
拼音wěi yì
注音ㄨㄟˇ 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犹空论。《商君书·农战》:“学者成俗,则民舍农,从事於谈説,高言伪议,舍农游食,而以言相高也。”
基本含义
- 指虚假的言辞或伪装的辩论。
详细解释
- 伪议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伪”指虚假、假冒,而“议”指言辞、辩论。伪议形容的是以虚假的言辞或伪装的辩论来欺骗他人的行为。
使用场景
- 伪议常用于批评那些以虚假言辞来误导他人、欺骗他人的行为。可以用于描述政治、商业、法律等领域中的欺骗行为。
故事起源
- 伪议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一则故事。故事讲述了齐国国君齐庄公在战争中被楚国俘虏,楚国君主楚庄王想要欺骗齐庄公,让他相信楚国已经取得了胜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楚庄王派出使者向齐庄公宣称他们已经占领了齐国的城池。齐庄公通过观察楚国使者的言辞和举止,识破了他们的伪装,最终成功逃脱。
成语结构
- 伪议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形容词“伪”修饰名词“议”。
例句
- 1. 他用伪议来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2. 这个政治家以伪议来欺骗选民,以获取更多的支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说着一些虚假言辞,而听众们都戴着假面具,代表他们被欺骗的状态。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伪议相关的成语,如“伪善”、“伪装”等,来加深对伪议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小明说他有一只会飞的玩具,但这只是他的伪议。2.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警惕那些以伪议来骗取我们信任的人。3. 中学生:他用伪议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让大家误以为他是个好人。4. 高中生:政治家常常使用伪议来欺骗选民,以获取更多的支持。5. 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会分辨真假,不被那些以伪议来误导的言辞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