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退
拼音jiǎn tuì
注音ㄐㄧㄢˇ ㄊ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俭约谦让。 宋 叶适 《朝请大夫直龙图阁致仕沉公墓志铭》:“公学不衒於繁而能守其要;及其用也,不荣其身而思以畀其徒;终其老也,安以俭退而无累於得。”
基本含义
- 指节俭谦逊,退让让步。
详细解释
- 俭退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俭指节俭、节约,退指退让、让步。俭退表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言行举止上能够谦逊节俭,不争不抢,退让让步。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处世谦和,不争不抢,能够退让让步的行为。也可用于形容国家和个人在经济上能够节约开支,不奢侈浪费的态度。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昭公想要给予重赏给一个人,但是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于是他问左师:“有哪个人适合担任重要职位?”左师回答:“有一个叫做管仲的人,他在家中节俭,退让让步,非常适合。”昭公听后,果断任命了管仲。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总是俭退有余,不喜欢争功夺利。2. 这个国家一直倡导俭退的生活方式,提倡节约资源。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俭退”与“节约”、“退让”等词语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节俭,不浪费,而且在与他人相处时总是退让让步,不争不抢。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节俭、退让相关的成语,如“克己奉公”、“谦虚谨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要向老师学习,做一个俭退的孩子,不浪费食物和纸张。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带头俭退,不抢别人的东西,让大家都感到公平。高中生:我希望能够在将来工作中做到俭退,不争不抢,与同事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