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恤
拼音lǐ xù
注音ㄌㄧˇ ㄒㄩˋ
繁体
基本解释
犹体恤。《后汉书·循吏传·卫飒》:“ 颯 理卹民事,居官如家,其所施政,莫不合於物宜。”
基本含义
- 理解和关怀别人的痛苦和困难。
详细解释
- 理恤是由“理”和“恤”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理”指理解、体谅,“恤”指关怀、照顾。理恤的含义是指对别人的痛苦和困难表达理解和关怀,给予帮助和支持。
使用场景
- 理恤一词常用于描述人们对他人遭受困难或痛苦时的关怀和照顾。可以用来形容朋友之间的互相体谅和帮助,也可以用来形容领导对下属的关怀和关心。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中记载了一个关于理恤的故事。故事中,齐国的襄公得知自己的臣子公孙射被人诬陷,决定亲自前往公孙射的家中探听真相。襄公在公孙射家中看到他的妻子正在织布,而公孙射则在一旁为妻子扇风。襄公见此情景,深感公孙射是一个善良体贴的人,对他的冤情表示理解和关怀。从此,理恤一词便成为了表达对他人困难的关怀和照顾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动词“理”和宾语“恤”组成。
例句
- 1. 他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了我很多的理恤和帮助。2. 领导对员工的困难能够给予理恤和支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成语“理恤”。可以想象自己在遇到困难时,有一个理解和关怀自己的人在身边帮助自己,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含有“理”和“恤”字的成语,如“理直气壮”、“恤民宥缓”等,以扩展对这两个字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们的困难总是给予理恤和帮助。2. 初中生:朋友之间要互相理恤,共同度过困难时刻。3. 高中生:领导对员工的困难和问题要给予充分的理恤和支持。4. 大学生: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困难和需求,给予理恤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