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方俗在词典中的解释
fāng

方俗

拼音fāng sú

注音ㄈㄤ ㄙ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 ◎ 方俗 fāngsú
    [local customs] 各地方的风俗
    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勿方俗。——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详细解释

  • 地方风俗。《汉武故事》:“天祭长八尺,擎日月,祭以牛。上依方俗礼之,方士皆以为夷狄鬼神,不宜在中国,乃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湿水》:“ 祁夷水 西有 随山 ,山上有神庙,谓之 女郎祠 ,方俗所祠也。”《隋书·炀帝纪上》:“分遣使人,巡省方俗。” 清 吴伟业 《柳敬亭传》:“夫演义虽小技,其以辨性情,考方俗,形容万类,不与儒者异道。”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言行举止不合礼仪规范,违背社会风尚。

详细解释

  • 方俗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方指方言、地方;俗指风俗、社会习惯。方俗一词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不合礼仪规范,违背社会风尚。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注重社会规范的人。

使用场景

  • 方俗一词通常用于贬义,形容人的行为不得体、不守规矩。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尊重他人的人,或者形容某些地方的风气不好。

故事起源

  • 方俗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文是“方俗之谓也”。这个成语在古代是用来形容人们行为不合礼仪规范的情况。后来,方俗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用来批评那些不守规矩的人。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动词“方”和名词“俗”组成。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太方俗了,完全不懂得尊重他人。2. 这个地方的风气太方俗了,大家都不注重社会规范。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方俗的发音“fāng sú”与“放塑”进行联想,形象地表示一个人言行放任、不受制约的状态。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方俗相关的成语,如方寸之地、方兴未艾等。同时,也可以了解中国的礼仪规范和社会风尚,以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方俗行为让老师很生气。2. 初中生:我们要遵守学校的规矩,不要做方俗的事情。3. 高中生:方俗的行为会影响自己的形象,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拆字解意

方俗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