馁疾
拼音něi jí
注音ㄣㄟˇ ㄐ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飢饿病困。《魏书·世宗纪》:“今时泽未降,春稼已旱。或有孤老馁疾,无人赡救,因以致死,暴露沟堑者, 洛阳 部尉依法棺埋。”
基本含义
- 指体弱多病,无力行动。
详细解释
- 馁疾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馁”意为饥饿,指人体虚弱无力;“疾”意为疾病,指身体不健康。馁疾的基本含义是指体弱多病,无力行动,形容人体力不从心,生活不能自理。
使用场景
- 馁疾常用于形容人体弱多病,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活动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身体不好的老人、病弱的儿童,以及患有长期疾病的人。
故事起源
- 馁疾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诗经·秦风·蒹葭》:“蒹葭之茂,施于中谷;维叶萋萋,百穀攸骑。馁疾我马,言维归止。”其中的“馁疾我马”就是指马匹因为疾病无法行动。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人体弱多病,无力行动的意思。
成语结构
- 馁疾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年纪大了,身体馁疾,行动不便。2. 在疫情期间,他家馁疾的母亲需要更多的照顾。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馁疾”联想为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无力行动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这个老人因为身体不好,无法独立生活,需要别人的帮助。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身体健康相关的成语,如“病入膏肓”、“虚弱无力”等,加深对身体健康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奶奶身体馁疾,不能帮我做作业。2. 初中生:他因为馁疾,无法参加体育课。3. 高中生:爷爷年纪大了,身体馁疾,只能靠拐杖行走。4. 大学生:他的身体馁疾,无法参加学校的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