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官窑在词典中的解释
guānyáo

官窑

拼音guān yáo

注音ㄍㄨㄢ ㄧㄠˊ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官窑”。 宋 代著名瓷窑之一。 北宋 大观 、 政和 年间,宫廷自建瓷窑烧造瓷器,故称。其色以粉青为上,其纹以冰裂鳝血为高。南渡后,又于 杭州 别建新窑。又 明 清 两代 景德镇 御器厂所烧瓷器,一般亦称官窑。 明 都穆 《都公谭纂》:“ 时可 家復有荷花宴。每花时,设几十二面,皆嵌以水晶,置金鯽鱼其下,上列器皆官窑。” 清 孔尚任 《小忽雷·巧遇新亭》:“广锡酒壶偏灿烂,官窰茶具亦风流。”《红楼梦》第四一回:“然后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六:“东里间是 李应 和他叔父的卧室,顺着前檐一张小矮土炕,对面放着一条旧楠木条案,案上放着一个官窑五彩瓶和一把银胎的水烟袋。”参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窑器》、 清 朱琰 《陶说》卷二、五,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磁器》。

英文翻译

  • 1.official ware; Guanware

基本含义

  • 指官员的私人窑炉,比喻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

详细解释

  • 官窑原指官员的私人窑炉,后来泛指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官窑成语中的“官”指官员,“窑”指官员私人的窑炉,比喻官员利用职权谋取个人利益,违背公正法律,滥用职权。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官员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官员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

故事起源

  • 官窑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明代,当时明朝官员利用职权贪污腐败的现象十分严重。有一位名叫郑贵妃的官员,他在自己的官窑中制作瓷器,并利用职权将这些瓷器贩卖给商人获取私利。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官窑”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官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洁明了。

例句

  • 1. 这位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真是个官窑。2. 这个项目的招标过程中涉嫌很多官窑行为。3. 反腐败斗争要严厉打击官窑现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官窑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官员在自己的私人窑炉中制作瓷器,暗地里利用职权贩卖,从而达到记忆这个成语的目的。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官官相护、权宜之计等,以丰富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位官员偷偷在自己的窑炉里制作瓷器,卖给商人,真是个官窑。2. 初中生:我们要加强反腐败教育,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官窑的危害。3. 高中生:对于滥用职权的官员,我们应该坚决打击,杜绝官窑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