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名迹在词典中的解释
míng

名迹

拼音míng jì

注音ㄇㄧㄥˊ ㄐ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见“ 名迹 ”。
    亦作“ 名跡 ”。亦作“ 名蹟 ”。1.声名与业绩。《汉书·张安世传》:“ 安世 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穆天子传》卷三:“天子遂驱升于 弇山 ,乃纪名迹于 弇山 之石。” 唐 元结 《漫问相里黄州》诗:“志业岂不同,今已殊名跡。” 唐 韩愈 《薛公墓志铭》:“尚书娶 吴郡 陆景融 女,有子五人,皆有名蹟。”
    (2).姓名与行迹。《后汉书·独行传·李业》:“隐藏山谷,絶匿名迹,终 莽 之世。”《三国志·魏志·郭嘉传》“ 郭嘉 字 奉孝 ”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 嘉 ﹞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雋,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
    (3).名胜古迹。 清 黄宗羲 《<范熊岩先生文集>序》:“两地既饶名蹟,先生不忍其湮没,一一为之修復。”《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 泰山 上的五大夫松,难道当真是 秦始皇 封的那五棵松吗?不过既有这个名蹟,总得种五棵松在那地方。”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中有一座碑是 明 末的乡贤 嘉定 人的 安磐 写的,只这一点怕是 沙湾场 的唯一的名迹。”
    (4).名家的手迹。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三先生於都门宴别,各携所蓄名蹟相玩赏。” 杨守敬 《学书迩言·评帖》:“《谷园摹古》从旧拓名迹出。”

基本含义

  • 指有名望的事物或人物留下的卓越成就或杰出作品。

详细解释

  • 名迹是指具有卓越成就或杰出作品的事物或人物。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某个事物或人物在某个领域中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就,成为后人所称道的典范。

使用场景

  • 名迹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各种各样的事物或人物,如艺术家的杰作、历史事件中的英雄、科学家的重要发现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名迹来表达对某个人或事物的高度赞扬和称赞。

故事起源

  • 关于名迹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并没有具体的记载,它是根据人们对历史上一些杰出成就的总结和概括而来的。

成语结构

  • 名迹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名”和“迹”。

例句

  • 1. 这幅画是画家的名迹,被誉为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2. 这个历史事件是我国军事史上的名迹,将永远被后人铭记。3. 这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是科学界的名迹,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名迹”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名胜古迹前,感受着它的伟大和卓越成就,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名篇、名著、名家等,来扩展对名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位画家的作品是艺术界的名迹,我非常喜欢他的画。2. 初中生:这个历史事件是我国历史上的名迹,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这种精神。3. 高中生:这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是科学界的名迹,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4. 大学生:这个企业在行业中创造了很多名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拆字解意

名迹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