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瘦金体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òujīn

瘦金体

拼音shòu jīn tǐ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瘦金体徽宗(赵佶,1082-1135)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他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

详细解释



  •  字体简介

    瘦金书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秋芳诗》等,《楷书千字文》是赵佶二十三岁写给大奸臣童贯的,此时的瘦金书体已初具规模。

    赵佶简介

    宋徽宗(1082一1135年),姓赵名佶,是个失败的政治家,却是个成功的书画家。和南唐李煜一样,这位亡国皇帝在艺术上是有作为的,他对于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是有突出贡献的。他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他广泛收集民间文物,特别是金石书画,命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等。 在中国画史上,是位杰出的画家。书法“瘦金体”,影响颇大。他的绘画有两种格调。一是精工富丽的黄(筌〕派传统,如他临张萱的《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以及他自创的《瑞鹤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等作品,均可以看出他用笔精细,充分表现艳丽富贵情调,对画院画家影响很深;二是用水墨渲染的技法,不太注意色彩,崇尚清淡的笔墨情趣。其名作还有《柳鸭芦雁图》、和纯用水墨表现的《斗鹦鹉图》。他的艺术成就最高的是花鸟画。他画鸟,用生漆点睛,高出纸素,几欲活动。现存的作品,如《腊梅山禽》和《杏花鹦鹉》,均用笔精炼准确,腊梅、萱草和杏花,均形象生动。 宋徽宗 赵佶 楷书学 唐 薛稷 ,笔画瘦硬,自称“瘦金书”。 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汴梁杂事》:“ 徽宗 定鼎碑,瘦金书。旧皇城内民家,因筑墙掘地取土,忽见碑石穹甚,其上双龙,龟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 元 柳贯 《题宋徽宗扇面诗》:“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 浦城 周仪轩 运同,家藏旧画,卷首有 宣和 瘦金书‘ 唐 李昭道 海天旭日图’九字一条,下有御押。”

基本含义

  • 指书法字体狭长而瘦削,笔画细小,线条纤弱。

详细解释

  • 瘦金体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字体风格,特点是字形狭长而瘦削,笔画细小,线条纤弱,给人以纤弱、柔美的感觉。瘦金体字形修长,笔画流畅,是书法中的一种高难度字体。

使用场景

  • 瘦金体常用于书法艺术中,特别是在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种字体中,以展现书法家的技巧和艺术修养。

故事起源

  • 瘦金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代的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中。王羲之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创造力,开创了瘦金体这种瘦削、纤细的字体。

成语结构

  • 瘦金体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瘦”、“金”、“体”三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字写得很漂亮,特别喜欢用瘦金体。2. 这幅字画采用了瘦金体的字体风格,显得格外精致。

记忆技巧

  • 记忆瘦金体这个词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瘦”字与“金”字结合,想象一个金条变得瘦长,就像瘦金体的字形一样狭长而瘦削。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书法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不同的字体风格,如楷书、行书、草书等。还可以了解更多中国书法大师的作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写毛笔字,我最喜欢瘦金体的字体风格。2. 初中生:学习书法的时候,我发现瘦金体是一种很有挑战性的字体。3. 高中生:在我的字画作品中,我常常使用瘦金体来展示我的书法技巧。4. 大学生: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最近开始学习瘦金体书法,希望能够有所突破。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