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麯
拼音dān qún
注音
繁体丹麯
基本解释
一种红曲。用于防腐。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曲糵》:“凡丹麯一种,法出近代。其义臭腐神奇,其法气精变化。世间鱼肉最朽腐物,而此物薄施涂抹,能固其质於炎暑之中,经歷旬日,蛆蝇不敢近,色味不离初。盖奇药也。”
基本含义
- 形容脸色红润,容光焕发。
详细解释
- 丹麯是由“丹”和“麯”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丹指红色,麯指面粉。丹麯原指面粉发红,后来引申为脸色红润,容光焕发的意思。
使用场景
- 丹麯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容貌,特别是指脸色红润健康的样子。可以用来赞美人的容貌,也可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良好。
故事起源
- 丹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记·张丞相列传》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张丞相是汉朝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他因为聪明才智而被称为“丞相”。有一次,张丞相去参观农田,看到一片麦地上长势喜人,麦穗红润饱满。张丞相非常高兴,称赞这片麦地为“丹麯之地”。从此,丹麯一词就成为了形容容貌红润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丹麯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形容词性的汉字组成。
例句
- 1. 她的脸色丹麯,看起来非常健康。2. 这位老人的容光焕发,丹麯如花。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丹麯”与红色和面粉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的脸色红润像面粉一样白皙,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容貌和健康有关的成语,如“容光焕发”、“红光满面”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脸色红红的,像个丹麯苹果。2. 初中生:他的脸色红润,容光焕发,像个丹麯少年。3. 高中生:那位女孩笑容灿烂,脸色丹麯,给人一种阳光般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