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给
拼音bǐng gěi
注音ㄅㄧㄥˇ ㄍㄟˇ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禀给”。犹禀食。《后汉书·南匈奴传》:“其年,南部苦蝗,大飢, 肃宗 稟给其贫人三万餘口。”《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五年》:“民失业,归 慕容廆 者甚众, 廆 稟给遣还,愿留者抚存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六丁》:“独学舍禀给皆久废,用兵已来,捐貲者率许在籍肄业……雍中人才寥寥,素餐为惭耳。”参见“ 稟食 ”。
基本含义
- 指向上级请示或报告,以便得到赐予或给予。
详细解释
- 禀给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禀意为向上级请示或报告,给意为赏赐或给予。禀给的含义是向上级请示或报告,以便得到赐予或给予。这个成语强调了向上级汇报和请示,以获得上级的赏赐或给予。
使用场景
- 禀给一词常用于描述下级向上级请示或报告,并希望得到上级的赏赐或给予的情景。例如,在工作中,员工向上级请示某项工作,并希望得到上级的赏赐或给予。此外,禀给也可以用于形容向上级汇报某种情况或请求某种资源的场景。
故事起源
- 禀给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官场制度。在古代,下级官员通常需要向上级请示或报告,并希望得到上级的赏赐或给予。禀给这个成语就是从这种官场制度中衍生出来的。
成语结构
- 禀给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禀和给都是动词。
例句
- 1. 他向上级禀给了工作进展情况。2. 我们需要禀给上级,以便得到更多的资源支持。3. 小明禀给了校长关于学生活动的计划。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禀给这个成语。可以将禀给的发音“bǐng gěi”与“并给”进行联想,表示向上级请示并得到给予。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官场制度相关的成语,如“请示报告”、“升官发财”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向老师禀给了我的作业完成情况。2. 初中生:我向班主任禀给了我们班级的团建活动计划。3. 高中生:学生会向校长禀给了学生们的诉求和建议。4. 大学生:我向导员禀给了我们社团的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