诿卸
拼音wěi xiè
注音ㄨㄟˇ ㄒㄧㄝ 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诿卸 wěixiè
[shirk] 推卸[责任]
详细解释
推卸(责任)。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小国换约》:“推其词意,始则諉卸,末寓讥弹,中则似谓 天津 所定条约皆可一律准行。其居心殊不可问。” 梁启超 《读十月初三日上谕感言》:“既有国会监察,权限明则责成专,虽欲諉卸而不能。” 阿英 《水灾》:“省政府虽说‘未敢稍存诿卸’,小民实在是言之痛心。”
基本含义
- 推卸责任或过错。
详细解释
- 诿卸指的是将责任或过错推给别人,不愿意承担自己应该负责的事情。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应该勇于承担责任,不应该逃避。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人试图通过诿卸责任或过错来逃避责任。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人,提醒他们应该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个国家的国王非常喜欢打猎,他每次出去打猎都会带上一支由他的臣子组成的队伍。一天,国王和臣子们一起出去打猎,结果国王射杀了一只珍贵的猎物,但他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开始诿卸责任,说是臣子们的错导致了他射错了目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诿卸责任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不应该被赞扬的。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
例句
- 1. 他总是喜欢诿卸责任,从不愿意承担自己的错误。2. 不要总是诿卸责任,要勇于承担自己应该负责的事情。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诿卸”拆分为“诿”和“卸”,“诿”读音类似于“委”,可以联想到“委托”;“卸”读音类似于“写”,可以联想到“写字”。通过联想,可以记住“诿卸”的发音和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责任相关的成语,如“推卸责任”、“逃避责任”等。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责任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诿卸作业没有完成的责任,说是书包里的书忘带了。2. 初中生:他诿卸了自己考试不及格的责任,说是老师的考题太难了。3. 高中生:他总是诿卸责任,从不愿意承担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人是不可信任的。4. 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诿卸责任是不被允许的,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诿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