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敲锣放砲在词典中的解释
qiāoluófàngpào

敲锣放砲

拼音qiāo luó fàng pào

注音

繁体

基本含义

  • 敲锣放砲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说话声音洪亮、有力,也可以形容某种行为或事件声势浩大、引人注目。

详细解释

  • 敲锣放砲的字面意思是敲打锣鼓和放炮,形容声音喧嚣、声势浩大。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说话声音洪亮、有力,或者形容某种行为或事件声势浩大、引人注目。它常常用来形容演讲、表演、庆祝等场合中的热闹场面。

使用场景

  • 敲锣放砲常常用来形容各种庆祝活动,比如婚礼、节日等。它还可以用来形容演讲、表演等场合中的热闹气氛。

故事起源

  • 敲锣放砲这个成语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来自明代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叫李逵的英雄,他为了表达自己的喜悦和激动,常常敲锣放炮。另一种说法是来自民间的庆祝活动,人们在喜庆的场合中会敲锣放炮来庆祝。

成语结构

  • 敲锣放砲是一个动宾短语,由“敲锣”和“放砲”两个动词组成。

例句

  • 1. 在新年晚会上,大家敲锣放砲,庆祝新年的到来。2. 演讲者的声音洪亮有力,真可谓敲锣放砲。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敲锣放砲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站在舞台上,手中拿着锣敲打,同时放炮声响,场面非常热闹和喜庆。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庆祝活动感兴趣,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和庆祝习俗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在校运动会上,同学们敲锣放砲,为我们的班级加油呐喊。初中生:演讲比赛中,同学们的演讲声音洪亮有力,真是敲锣放砲。高中生:在政治演讲中,领导的声音敲锣放砲,让人印象深刻。

拆字解意

敲锣放砲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