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楹鼓在词典中的解释
yíng

楹鼓

拼音yíng gǔ

注音ㄧㄥˊ ㄍ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 古乐器。形制为用木柱从鼓中穿过,使之竖立,柱下有四足。又称建鼓。《礼记·明堂位》:“ 夏后氏 之鼓足, 殷 楹鼓, 周 县鼓。” 郑玄 注:“楹谓之柱,贯中上出也。”《隋书·音乐志》:“建鼓, 夏后氏 加四足,谓之足鼓。 殷 人柱贯之,谓之楹鼓。”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将曙天,诸生接武杏坛前。”

基本含义

  • 楹鼓是指古代官府门前的楹柱和官府内的鼓声。比喻官府的声威和威信。

详细解释

  • 楹鼓一词由“楹”和“鼓”两个字组成。楹指官府门前的石柱,象征着官府的威严和权威;鼓指官府内的鼓声,象征着官府的声威和威信。楹鼓这个成语比喻官府的声威和威信。

使用场景

  • 楹鼓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官府的威严和权威,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有威严和权威的组织或个体。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有力量和威信的企业,或者形容一个有威望和声望的人物。

故事起源

  • 楹鼓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府。古代官府门前常常有一对石制的楹柱,象征着官府的威严和权威。而官府内部也常有鼓声,用来传达官府的命令和声威。因此,楹鼓这个成语就形容了官府的声威和威信。

成语结构

  • 楹鼓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字组成,没有动词和形容词的修饰。

例句

  • 1. 这家企业就像一座楹鼓,威严而有力。2. 他的声望就像一座楹鼓,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楹鼓这个成语与古代官府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下官府门前的楹柱和官府内的鼓声,这样可以更容易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官府和权威相关的成语,如“威风凛凛”、“声名狼藉”等,可以进一步丰富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声音就像一座楹鼓,让我们非常害怕。2. 初中生:他的演讲就像一座楹鼓,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他的观点。3. 高中生:这位校长的声望就像一座楹鼓,深深地影响着学校的发展。4. 大学生:这个企业的威信就像一座楹鼓,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信任。

拆字解意

楹鼓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