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秋毫之末在词典中的解释
qiūháozhī

秋毫之末

拼音qiū háo zhī mò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qiū háo zhī mò ㄑㄧㄡ ㄏㄠˊ ㄓㄧ ㄇㄛˋ

    秋毫之末 

    秋日禽兽毛的末端。比喻极为微细的东西。《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朱熹 集注:“毛至秋而末鋭,小而难见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春秋》辨物之理以正其名,名物如其真,不失秋毫之末。”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祝玉成牙画》:“画事入微,渺如秋毫之末。”亦作“ 秋豪之末 ”。《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於秋豪之末,而 太山 为小。”

基本含义

  • 指非常微小的东西或细微的差别。

详细解释

  • 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的细毛。秋毫之末,比喻非常微小的东西或细微的差别。形容事物之间差别极小,难以分辨。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事物之间的微小差别或区别。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秋毫之末,不能蔽釐。”这句话出自《左传》,原意是说秋天鸟兽身上的细毛就算再小,也无法遮挡住大风。后来,人们将其引申为比喻非常微小的东西或细微的差别。

成语结构

  • 秋毫之末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秋毫”是一个名词短语,表示秋天鸟兽身上的细毛;“之”是一个介词,表示关系;“末”是一个名词,表示末尾、最后。

例句

  • 1. 这两个方案的差距非常小,可以说是秋毫之末了。2. 在他眼里,这些问题都只是秋毫之末,不值一提。

记忆技巧

  • 将“秋毫之末”与秋天的细毛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示非常微小的东西或细微的差别。可以通过想象秋天的细毛在风中飘动的画面,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井底之蛙”、“豪放不羁”等,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秋毫之末也要珍惜,不要浪费任何一点资源。2. 初中生: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之间的分歧只是秋毫之末。3. 高中生:这个研究成果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相比,只有秋毫之末的差距。4. 大学生:这篇论文中的错误只是秋毫之末,不会影响整体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