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勑
拼音kuāng lài
注音ㄎㄨㄤ ㄌㄞˋ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匡敕 ”。正直谨慎。语本《诗·小雅·楚茨》:“既齐既稷,既匡既勑。” 毛 传:“勑,固也。” 孔颖达 疏:“既能诚正矣,既能慎固矣,於祀之礼无所失。” 朱熹 集传:“匡,正;敕,戒。” 清 曾国藩 《欧阳氏姑妇节孝家传》:“姑 刘孺人 ,端严匡敕,无所假借。”
基本含义
- 正直善良,有道义的人
详细解释
- 匡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匡”意为正直、正义,“勑”意为善良、有道义。匡勑指的是一个人具备正直善良的品质,有道义的行为和表现。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具有正直和善良的品质。
使用场景
- 匡勑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少,更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文章或演讲中,用来形容某个人的品德高尚。它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正直和善良,也可以用来鼓励他人追求道义和正义。
故事起源
- 关于匡勑成语的起源,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故事或传说。这个成语的意义可能是从古代的社会道德观念中发展而来的,强调了正直和善良的重要性。
成语结构
- 匡勑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匡勑的人,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2. 她的行为举止始终都是匡勑的,深受大家的尊敬。
记忆技巧
- 要记住匡勑这个成语,可以将“匡”字与正直相联想,将“勑”字与善良相联想。同时,可以通过多读、多写、多运用这个成语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文化和成语有更深入的兴趣,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匡谬正俗”、“匡时济世”等,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汉语词汇和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匡勑的学生,要诚实守信。2. 初中生:匡勑是一个重要的品德,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3. 高中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匡勑的人,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