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境界
拼音dào dé jìng jiè
注音ㄉㄠˋ ㄉㄜˊ ㄐㄧㄥˋ ㄐㄧㄝ ˋ
繁体
基本解释
从人们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道德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所处的地位和自身的道德修养。如“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公私兼顾”、“自私自利”,就是人们对不同道德境界的通俗概括。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大公无私。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或境界。
详细解释
- 道德境界是指一个人在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等方面的修养和追求的高低水平。一个人的道德境界高,意味着他具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正确的行为准则;而一个人的道德境界低,意味着他缺乏道德观念、行为不端或不合乎道德规范。
使用场景
- 道德境界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品德水平,可以用来表达对一个人的赞赏或批评。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淮南子·修身训》。故事中,有一个叫孟子的哲学家在修行道德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困难和考验,最终达到了一个高尚的道德境界。这个故事成为了道德境界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道德境界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的道德境界很高,总是能够正确地判断是非。2. 这个人的道德境界很低,经常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道德境界”与一个人在道德修养和品德方面的水平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了解更多与道德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提高我的道德境界。2. 初中生:我们应该要有高尚的道德境界,不做不道德的事情。3. 高中生:一个人的道德境界决定了他的人生品质和他与他人的关系。4. 大学生: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是大学生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