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萧膋在词典中的解释
xiāoliáo

萧膋

拼音xiāo liáo

注音ㄒㄧㄠ ㄌㄧㄠ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香蒿和脂膏。祭祀时两物焚烧可以产生馨香。 唐 刘禹锡 《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籩甒在堂,萧膋在庭。”
    (2).借指焚香祭祀。 清 刘大櫆 《程氏宗祠碑记》:“于时降登,于时兴俛,于时萧膋,于时燕语。”

基本含义

  • 形容声音低沉、悲伤。

详细解释

  • 萧膋是一个古代的音乐术语,用来形容琴声低沉而悲伤。后来,这个词语被引申为形容人的声音低沉、悲伤。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声音低沉、悲伤,特别是在表达内心的伤感或忧郁情绪时。

故事起源

  • 萧膋最早出现在《诗经·豳风·七月》中的一首诗中:“萧瑟兮草木摇落,下泽而浮舟。”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草木凋零,江水泛滥,船只漂浮。其中的“萧瑟”一词就是指琴声低沉。后来,“萧瑟”演变为“萧膋”,成为形容声音低沉、悲伤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形容词 + 形容词

例句

  • 1. 他的声音萧膋地响起,让人感到一阵悲伤。2. 她的歌声萧膋动人,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萧膋”与低沉、悲伤的声音联系起来,想象一下一个人低沉而悲伤地唱歌或说话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一些其他形容声音的成语,如“嘹亮”、“婉转”等,扩大对语言表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声音萧膋地响起,让人觉得他很伤心。初中生:她的琴声萧膋,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悲伤。高中生:他的演讲中透露出一种萧膋的情绪,让人心生同情。大学生:在那个雨夜,她低沉而萧膋的声音让人不禁想起了往事。

拆字解意

萧膋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