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缓报在词典中的解释
huǎnbào

缓报

拼音huǎn bào

注音ㄏㄨㄢˇ ㄅ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谓延迟报聘。聘,指诸侯之间的互相访问。《左传·襄公七年》:“ 季武子 如 卫 ,报 子叔 之聘,且辞缓报,非贰也。” 杜预 注:“ 子叔 聘在元年,言国家多难,故不时报。”

基本含义

  • 推迟报告、延后汇报

详细解释

  • 缓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缓”意为推迟、延后,第二个字“报”意为报告、汇报。缓报的基本含义是推迟报告或延后汇报的意思。

使用场景

  • 缓报常常用于形容推迟提交报告或延后汇报的情况。这个成语常用于工作、学习或组织活动等场景,表示由于某种原因,报告或汇报的时间被推迟。

故事起源

  • 缓报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场文化。在古代,官员需要向上级报告工作进展或汇报某个事件。然而,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官员可能无法按时提交报告或汇报。为了避免承担责任或规避问题,他们会选择推迟报告或延后汇报,以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准备或解决问题。这种行为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即缓报。

成语结构

  • 缓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第一个字“缓”是形容词,第二个字“报”是名词。两个字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表示推迟报告或延后汇报的成语。

例句

  • 1. 由于项目延期,我们不得不缓报最新的进展情况。2. 他因为临时有事,请求将汇报会议缓报到下周。

记忆技巧

  • 记忆成语缓报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创造联想:将“缓报”与“推迟报告、延后汇报”这个含义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手上拿着一份报告,但是又不断地往后推迟,最终延后了汇报的时间。

2. 反复使用

  • 多次使用成语缓报,尝试在实际场景中运用,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缓报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成语和故事,如“缓兵之计”、“缓急相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因为生病了,我得缓报老师我不能去上学。2. 初中生:由于比赛延期,我们需要缓报比赛结果。3. 高中生:考试临近,我必须缓报家长我的学习进度。4. 大学生:由于实验设备故障,我们不得不缓报实验结果给导师。

拆字解意

缓报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