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之赋
拼音wú yī zhī fù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wú yī zhī fù ㄨˊ ㄧ ㄓㄧ ㄈㄨˋ
无衣之赋(無衣之賦)
春秋 末, 吴 破 楚 , 楚 大夫 申包胥 乞师 秦 廷,倚庭墙而哭,七日勺饮不入。 秦哀公 乃赋《无衣》诗,并出兵救 楚 。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以“无衣之赋”。为出师相援、同仇敌忾之典。 唐 柳宗元 《睢阳庙碑序》:“首碎 秦 庭,终懵《无衣》之赋;身离 楚 野,徒伤带剑之辞。” 清 冯桂芬 《公启曾协揆》:“呈属以 包胥 秦 庭之事,愿听执事《无衣》之赋;如不得命, 江 南亿万姓从此死无日矣。”参阅《诗·秦风·无衣》。
基本含义
- 形容穷困潦倒,没有衣物可穿。
详细解释
- 无衣之赋源自《诗经·小雅·赋南山》中的一句诗:“无衣而赋,与子同裳。”意为没有衣物可穿,却能与人分享同一件衣物。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非常贫困,连衣物都没有,却能把自己所拥有的与他人分享。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一个人生活极度贫困,没有任何衣物可穿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慷慨,不顾自己的困境,愿意与他人分享。
故事起源
- 无衣之赋的故事源自《诗经·小雅·赋南山》中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困的人,没有衣物可穿,却与他人分享同一件衣物的情景。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形象和感人的情感而广为传颂,成为了一个寓意深远的成语。
成语结构
- 无衣之赋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无衣”、“之”和“赋”。其中,“无衣”表示没有衣物可穿,“之”是一个连接词,表示所属关系,“赋”表示与他人分享。
例句
- 1. 他生活贫困,但他总是愿意与别人分享,真是个无衣之赋的人。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多么贫困,我们都应该学会无衣之赋。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无衣之赋”与贫困和慷慨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贫困的人没有衣物可穿,但却愿意与他人分享。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诗经·小雅·赋南山》中的其他诗歌,了解更多与“无衣之赋”相关的内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很贫困,但他经常帮助别人,他是一个无衣之赋的人。2. 初中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我们都应该学会无衣之赋。3. 高中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无衣之赋的精神,去关心他人,分享我们所拥有的。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无衣之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