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折骨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é

折骨

拼音shé gǔ

注音ㄕㄜˊ ㄍ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 (1).断骨。《左传·哀公二年》:“敢告无絶筋,无折骨,无面伤,以集大事,无作三祖羞。”
    (2).喻悔恨之极。《后汉书·李固传》:“昔 昌邑 之立,昏乱日兹, 霍光 忧愧发愤,悔之折骨。”

基本含义

  • 形容极其劳累、疲惫到极点。

详细解释

  • 折骨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非常劳累、疲惫到极点的状态。它的意思是像骨头折断一样,形容人的体力和精力都已经耗尽。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工作或者学习过度劳累,无法再继续下去的情况。

使用场景

  • 折骨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工作、学习或者其他劳累的情况。比如,当你工作了一个通宵,感到精疲力尽时,你可以说自己已经折骨了。又或者,当一个学生连续几天都在备考,感到非常疲惫时,也可以用折骨来形容。

故事起源

  • 折骨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曹操的将军,他带领军队作战非常勇猛,每次战斗都非常激烈。有一次,曹操的士兵们在战斗中非常疲惫,但是曹操却仍然要求他们继续作战。最后,士兵们不得不用骨头支撑着身体继续战斗,以示忠诚和坚持。因此,人们用“折骨”来形容非常劳累的状态。

成语结构

  • 折骨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是“折”,意思是折断;第二个字是“骨”,意思是骨头。两个字的结合在意义上表示人非常劳累、疲惫到极点。

例句

  • 1. 我整个人都折骨了,需要好好休息一下。2. 这个月工作太忙了,每天都折骨到深夜才能回家。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折骨”想象成一个人累得骨头都折断了的样子。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成语的知识,可以学习其他常用成语的起源和用法。同时,你也可以阅读一些有关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书籍,深入了解成语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上体育课,回家后感觉折骨了。2. 初中生:期末考试前,我每天都要复习到很晚,感觉自己已经折骨了。3. 高中生:高三的时候,我每天都要上课、做作业,感觉自己快折骨了。4. 大学生:实习的时候,我每天都要工作很晚,感觉自己已经折骨了。

拆字解意

折骨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