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打着脑杓子
拼音jiǎo dǎ zhe nǎo sháo zǐ
注音ㄐㄧㄠˇ ㄉㄚˇ ˙ㄓㄜ ㄣㄠˇ ㄕㄠˊ ㄗ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形容飞奔,快跑。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二折:“好块子马,脚打着脑杓子走,赶不上。”亦作“ 脚踏着脑杓子 ”。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二折:“那廝这等快走!他挑着两箇沉点点的笼儿,我脚踏着脑杓子走,只赶不上。”
基本含义
- 形容说话或行动时显得草率、不经思考。
详细解释
- 脚打着脑杓子是一个由“脚”、“打”、“着”、“脑”、“杓子”五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脚打着”表示随意、草率的意思,“脑杓子”指的是脑袋里装的是杓子而不是脑子,形容思维混乱、不经思考。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人说话或行动时没有经过思考、显得草率、冲动。
故事起源
- 《世说新语·言语篇》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据说有一次,曹操在处理公务时,突然有个人跑来告诉他:“你家里失火了!”曹操听后并没有立即赶回家,而是冷静地问道:“火灭了吗?”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就用“脚打着脑杓子”来形容不经思考、草率的行为。
成语结构
- 主体成语为“脚打着脑杓子”,由五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脚打着脑杓子,没有仔细考虑就做出了决定。2. 这个人说话总是脚打着脑杓子,经常出言不逊。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脚打着脑杓子”想象成一个人在走路时,脚底下突然出现了一个大杓子,而他的脑袋里却装的是另一个杓子,显得非常混乱和草率。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思考、决策相关的成语,如“猴急”、“头脑发热”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做作业的时候总是脚打着脑杓子,所以常常出错。2. 初中生:老师提问时,他脚打着脑杓子,没有听清楚问题就回答了。3. 高中生:考试时,他因为脚打着脑杓子,没有仔细阅读题目就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