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木牌在词典中的解释
pái

木牌

拼音mù pái

注音ㄇㄨˋ ㄆㄞ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木制的盾。古代防护兵器。《宋史·外国传四·交趾》:“兵器止有弓弩、木牌、梭枪、竹枪,弱不可用。”
    (2).木制的牌子。用于告示或作标志。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将木牌悬于本监门之首,以便诸囚览记。” 刘白羽 《新社会的光芒》:“无数的木牌插在土壤里,上面写着分得这块土地的人名。”
    (3).即木排。《清会典事例·工部·木仓》:“ 同治 十二年奏准, 四川省 採办 天坛 望鐙杆木植,紥成木牌,用轮船拕带,自 上海 运 津 解 京 。”参见“ 木排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智慧和见识有限,不能理解事物的本质,只能凭借表面现象来判断和处理事情。

详细解释

  • 成语“木牌”比喻人的思维能力和见识有限,只能从表面现象出发,不能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这种思维方式往往会导致判断错误,做出不明智的决策。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那些只看表面,不能深入思考和理解问题的人。可以用来形容那些缺乏经验和见识的人。

故事起源

  • 成语“木牌”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的《李师中》故事中。故事讲述了李师中在官场上因为只看表面,没有深入了解事实真相而受到冤枉的情节。

成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其中“木牌”作为宾语表示受限制的智慧和见识。

例句

  • 1. 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就像是个木牌,完全没有深入思考。2. 那个人只看到了现象,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真是个木牌。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木牌”想象成一个木制的牌子,表面光滑,但没有内容。通过形象化的记忆,帮助记住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井底之蛙”、“坐井观天”等,来扩展对于思维局限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只会看到外面的表面,真是个木牌。2. 初中生:她的思维太局限了,就像个木牌一样。3. 高中生:这个人的见识有限,完全是个木牌。4. 大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能只看表面,否则就会变成木牌。

拆字解意

木牌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