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魁
拼音dōu kuí
注音ㄉㄡ ㄎㄨㄟˊ
繁体
基本解释
土豪。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 汉 末诸无行,自相品藻次第,羣骄慢傲,不入道检者,为都魁雄伯。”
基本含义
- 指才能出众、超群。
详细解释
- 都,都城,指京都;魁,魁首,指首领。都魁原指京城中的首领,后来引申为才能出众、超群的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的才能非常出众,超过了其他人。
故事起源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了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国君重耳出逃,途中遇到了一个人,他自称是齐国的都魁。重耳对他的才能非常佩服,于是请他进入晋国为官。这个故事中的都魁就是才能出众、超群之意的源头。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其他结构。
例句
- 1. 他的演讲才华出众,真是个都魁之人。2. 这位年轻的画家的作品真是都魁之作。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都魁”联想为一个人站在都城的最高处,代表着他的才能超群、出众。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才高八斗”、“才子佳人”等,来丰富对才能出众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数学成绩都魁,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名。2. 初中生:她的音乐才能都魁,经常在学校的音乐比赛中获奖。3. 高中生:他的文学才华都魁,写的文章被学校报纸刊登了。4. 大学生及以上:他的商业头脑都魁,创办了一家成功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