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稗贩在词典中的解释
bàifàn

稗贩

拼音bài fàn

注音ㄅㄞˋ ㄈ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小贩;买贱卖贵以取利的人。《梁书·武帝纪上》:“掖庭有稗贩之名,姬姜被干殳之服。”《新唐书·陆贽传》:“税侯王之庐,算稗贩之緡。”《宋史·高若讷传》:“ 王蒙正 知 蔡州 , 若訥 言:‘ 蒙正 起稗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 郴州 ,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詔寝其命。” 明 方孝孺 《守素斋记》:“非若拱把之材、稗贩之富之易为起灭也。”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一:“稗贩于千里之外,岁一往还,虽获利十之二,世犹谓之窘贾矣。” 章炳麟 《东夷诗》之四:“三岁术已尽,腹空如匏壶,转向 大秦 去,稗贩穹錙銖。”

基本含义

  • 指以欺骗、非法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人。

详细解释

  • 稗贩是由“稗”和“贩”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稗,古代指一种杂草,比喻品质恶劣、无益于社会的人。贩,指买卖、贸易。稗贩的基本含义是指以欺骗、非法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人。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那些违法乱纪、不择手段追求私利的人。

使用场景

  • 稗贩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那些不择手段谋取私利的人,比如贪官污吏、骗子、黑心商人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稗贩来批评那些不道德、不正义的行为。

故事起源

  • 稗贩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中国。据说,当时有个叫稗子的人,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事非法活动,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他常常欺骗别人,利用别人的弱点和无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后来,稗子被人揭穿了,人们为了警示后人,将他的名字和贩卖的行为结合起来,形成了稗贩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稗贩是一个双音节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这个商人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真是一个稗贩。2. 他利用职务之便,成为了一个稗贩,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记忆技巧

  • 记忆稗贩这个成语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可以想象一个人手持稗子在市场上贩卖,但他的行为却不正当,是一个稗贩。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的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使用方法。成语是汉语的瑰宝,通过学习成语,可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欺负同学的人真是个稗贩。2. 初中生:我们要警惕稗贩的存在,不被他们欺骗。3. 高中生:稗贩们利用网络进行诈骗,我们要提高警惕。4. 大学生:社会上有很多稗贩,我们要与他们保持距离。

拆字解意

稗贩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