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采章在词典中的解释
cǎizhāng

采章

拼音cǎi zhāng

注音ㄘㄞˇ ㄓㄤ

繁体

基本解释

  • (1).彩色花纹。多指有彩纹的旌旗、车舆、服饰等。《左传·宣公十四年》:“臣闻小国之免於大国也,聘而献物,於是有庭实旅百;朝而献功,於是有容貌采章嘉淑,而有加货。” 杜预 注:“采章,车服文章也。” 孔颖达 疏:“谓主人陈设物采文章以接宾。”《隋书·宇文恺阎毗等传论》:“稽前王之采章,成一代之文物。” 唐 元稹 《镇圭赋》:“备采章以尽饰,瑑崇高而定位。”
    (2).借指官吏。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弁僭服》:“偶犯令輒和衣受缚,宛转於鞭挞之下,少顷,即供役如故。孰知一二品采章,辱褻至此!”
    (3).喻才华。《后汉书·杨终应奉等传论》:“ 应氏 七世才闻,而 奉 劭 采章为盛。”《宋书·郑鲜之传》:“伏见行参军 谢绚 ,清悟审正,理怀通美。居以端右,虽未足舒其采章;升庸以渐,差可以位拟人。”

基本含义

  • 指人才聚集、文化荟萃的地方。

详细解释

  • 采章原意为“采取文章”,后来引申为“聚集文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地方人才辈出、文化繁荣的场所。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才聚集的地方,如学府、文化名城等。

故事起源

  • 《晋书·张温传》记载,晋代文学家张温在洛阳城中设立了一座名为“采章楼”的文化学府,聚集了许多文人墨客。因此,“采章”成为了形容人才聚集的象征。

成语结构

  • 采章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采”和名词“章”组成。

例句

  • 1. 这座城市真是个采章之地,文化氛围浓厚。2. 那个学院是一所采章之地,培养了许多人才。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采章”联想为采集文章,意味着聚集文人。可以通过想象一座楼里面挤满了文人墨客的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晋代文化、文学家张温的知识,以及其他形容人才聚集的成语,如“人才辈出”、“文化繁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们的学校是一个采章之地,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初中生:这个城市是一个采章之地,才艺展示活动很丰富。高中生:我希望能够进入一所采章之地的大学,接触更多的学术研究。大学生:这个文化名城真是一个采章之地,各种文化活动层出不穷。

拆字解意

采章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