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魅
拼音hú mèi
注音ㄏㄨˊ ㄇ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1).犹狐妖。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当时有妇人著綵衣者,人皆指为狐魅。” 明 徐复祚 《红梨记·闺虑》:“怕归时,认我做狐魅妖魑,怎再肯相偎相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 南士 ﹞疑为狐魅幻形,不得追詰。”
(2).媚惑。以柔媚手段惑人。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 周 有婆罗门僧 惠范 ,姦矫狐魅,挟邪作蛊。”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进美妇人作狐魅天子意, 崇文 此生不为也。”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这妮子是狐魅人女妖精,缠郎君天魔祟。”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狡诈、狡猾。
详细解释
- 狐魅一词由“狐”和“魅”两个字组成。狐是狡猾狡诈的动物,魅指的是迷惑、诱惑。狐魅形容人或事物具有狡诈、狡猾的特点,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事物的性质。
使用场景
- 狐魅一词常用于贬义,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心机深沉、善于算计、不择手段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看似温和善良,实际上心思阴险、用心不良的事物。
故事起源
- 狐魅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一年》中,原文是“狐魅之徒”。狐魅之徒指的是那些狡诈狡猾的人。后来,人们将“狐魅之徒”简化为“狐魅”,用来形容具有狡诈、狡猾特点的人或事物。
成语结构
- 狐魅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狐魅手段让人防不胜防。2. 这个商人虽然看似和善,但实际上心思狐魅。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狐魅一词。可以想象一个狐狸和一个魅影一起出现,狡猾的狐狸和诱惑人心的魅影一起形成了狐魅。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同时,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故事和寓言,了解狐狸在文化中的形象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狐魅的狐狸躲在树丛中,等待着猎物的出现。2. 初中生:他的眼神狐魅而诡异,让人不寒而栗。3. 高中生:这个政客的狐魅手段让人无法预测他的下一步行动。4. 大学生:她的狐魅魅力让男生们为之倾倒,却也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