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捕掾
拼音zéi bǔ yuàn
注音ㄗㄟˊ ㄅㄨˇ ㄧㄨ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汉 代主捕盗贼的小吏。《汉书·张敞传》:“ 敞 使贼捕掾 絮舜 有所案验。 舜 以 敞 劾奏当免,不肯为 敞 竟事,私归其家。” 颜师古 注:“贼捕掾,主捕贼者也。”亦省称“ 贼捕 ”。《后汉书·刘玄传》:“今公卿大位莫非戎陈,尚书显官皆出庸伍,资亭长、贼捕之用,而当辅佐纲维之任。”
基本含义
- 指能够识别和抓捕贼人的官员,比喻能够洞察事物的真相和本质,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才。
详细解释
- 贼捕丞是明代官员的职位,负责抓捕贼人。这个成语借用了贼捕丞的职责,比喻能够洞察事物的真相和本质,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才。贼捕丞不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还要有扎实的调查和判断能力,能够准确地找出问题的症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才。在工作场合,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善于发现并解决困难的员工或领导;在学习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能够深入理解知识、善于思考问题的学生。
故事起源
- 贼捕丞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戏曲《西华山》中,该剧中的人物贼捕丞杨世贞是一个机智勇敢、善于破案的角色。后来,人们将贼捕丞一词引申为形容能够洞察事物的真相和本质的人。
成语结构
- 贼捕丞是由“贼”、“捕”、“丞”三个字组成的。其中,“贼”指贼人,“捕”指抓捕,“丞”是明代官员的职位。
例句
- 1. 他就像一个贼捕丞一样,总能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2. 她是我们公司的贼捕丞,总能够发现并解决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贼捕丞形象化为一个机智勇敢的官员,想象他能够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调查能力,成功地抓捕贼人。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贼捕丞相关的成语,如“贼眉鼠眼”、“丞相”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扩大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就像一个贼捕丞一样,总能够找到大家丢失的东西。2. 初中生:她的分析能力很强,简直就是我们班的贼捕丞。3. 高中生:他在数学竞赛中的出色表现让他成为了贼捕丞,成功解决了难题。4. 大学生:作为一个优秀的学生会干部,她总是能够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是我们学院的贼捕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