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钧秤在词典中的解释
jūnchèng

钧秤

拼音jūn chèng

注音ㄐㄩㄣ ㄔㄥ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可以称量三十斤的秤。 宋 阮逸 胡瑗 《皇祐新乐图记·皇祐权衡图》:“三十斤为钧……臣 逸 、臣 瑗 谨详《周礼》及歷代至圣朝令文之制,定成銖秤一,钧秤一,石秤一。”

基本含义

  • 比喻评判事物时公正无私,不偏袒。

详细解释

  • 钧秤是由“钧”和“秤”两个词组成的,其中,“钧”意为古代秤的一种,又指量、衡之意;“秤”是用来称量东西的器具。成语“钧秤”比喻评判事物时公正无私,不偏袒,表示对待事物客观公正,不偏不倚。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评判公正、不偏不倚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法官审判案件、裁判员判罚比赛等公正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孟子·公孙丑上》中有一则寓言故事:“齐宣王与公孙丑论政,丑曰:‘王之所以好利者,臣请以利说之;所以好义者,臣请以义说之。’王曰:‘善。’丑曰:‘王之所以好利者,如有两金钧,王可得而有之乎?’王曰:‘得之。’‘如有两金钧,臣可得而有之乎?’王曰:‘不可得也。’丑曰:‘王之所以好义者,如有两法钧,王可得而有之乎?’王曰:‘得之。’‘如有两法钧,臣可得而有之乎?’王曰:‘不可得也。’丑曰:‘臣请以利说之。王之所以好利者,如有两金钧,王可得而有之;如有两法钧,臣可得而有之;如有两钧秤,臣可得而有之。’王曰:‘不可得也。’丑曰:‘王之所以好义者,如有两金钧,王可得而有之;如有两法钧,臣可得而有之;如有两钧秤,王可得而有之。’王曰:‘可得也。’丑曰:‘王之所以好利者,如有两金钧,王可得而有之;如有两法钧,臣可得而有之;如有两钧秤,王可得而有之。’王曰:‘不可得也。’故曰:‘利不可以独取,必以义为前提。’”

成语结构

  • 主体词为“钧秤”,表示公正无私,不偏袒的评判。

例句

  • 1. 作为一名裁判员,他总是以钧秤的态度来判罚比赛。2. 法官在审判案件时应该像一把钧秤,公正地处理每一个案件。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钧”字想象成一个平衡的秤,表示公正无私的评判。

延伸学习

  • 1. 学习了“钧秤”这个成语,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成语,如“公正无私”、“公平正义”等,扩展词汇量。2. 阅读与公正、公平相关的故事、材料,加深对“钧秤”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一定要像一把钧秤一样公正评判每个同学的作业。2. 初中生:在班级评选优秀学生时,班长应该用钧秤的态度来评判,不偏袒任何人。3. 高中生:考试时,老师应该用钧秤的心态来批改试卷,不偏向任何一个学生。4. 大学生:在选举中,选民应该像一把钧秤,公正地评判每个候选人的能力和品德。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钧秤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