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祲
拼音gāo jìn
注音ㄍㄠ ㄐㄧ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高扬的妖氛。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鸿妖逝星,高祲弃月。”
基本含义
- 指人品高尚,道德品质纯正。
详细解释
- 高祲是由“高”和“祲”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高在这里表示高尚、崇高的意思,祲指人的品质和道德。高祲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道德品质纯正,为人正直诚实。
使用场景
- 高祲常用于赞美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为人正直的情况。可以用于夸奖朋友、家人或同事等。
故事起源
- 高祲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哀公三十年》。故事中,哀公问孔子:“吾闻君子不饮酒,不豫兴乎?”孔子回答道:“君子之于酒也,不求其祲而求其神。”这里的“祲”即指品德高尚,道德品质纯正。后来,人们将“不求其祲而求其神”引申为高祲,用于赞美一个人的品德。
成语结构
- 高祲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一直以高祲的品德赢得了大家的尊重。2. 她的高祲品质使她成为了这个团队的楷模。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高祲”中的“高”字,表示高尚,而“祲”则可联想为神圣的意思。通过将高尚和神圣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容易地记住高祲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高尚”、“品德”等,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高祲的好同学,总是诚实守信。2. 初中生:我们要向高祲的人学习,做一个有道德的人。3. 高中生:他的高祲品质使他成为了班级的楷模。4. 大学生:只有具备高祲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