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节正在词典中的解释
jiézhèng

节正

拼音jié zhèng

注音ㄐㄧㄝ ˊ ㄓㄥ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纳入正轨,使合于正常。 唐 元结 《管仲论》:“然后定天子封畿,诸侯疆域,舆服器玩,礼乐法度,征赋贡输,自 齐 鲁 节正。”

基本含义

  • 指遵守节操和正直的品质和行为。

详细解释

  • 节正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是遵守节操和正直的。这个成语强调一个人在道德和伦理方面的行为是正确和合适的。

使用场景

  • 节正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一个人在道德和伦理方面的行为表现良好,并强调他们的高尚品质。

故事起源

  • 节正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儒家强调人们应该遵守道德准则,保持正直和诚实的行为。节正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提倡和尊重。

成语结构

  • 节正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节”和“正”。

例句

  • 1. 他的节正品质使他成为了众人的榜样。2. 这位领导的节正行为受到了大家的赞赏。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节正”与“遵守道德准则”和“正直行为”这样的关键词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道德和伦理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廉洁”、“诚实”等,可以帮助进一步丰富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每天都按时完成作业,是一个非常节正的孩子。2. 初中生:老师称赞他在考试中没有作弊,表现非常节正。3. 高中生:在面对诱惑时,他坚持选择正确的道路,展现出了节正的品质。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他时刻保持着节正的行为,为身边的同学做出了榜样。

拆字解意

节正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