咎徵
拼音jiù zhēng
注音
繁体咎徵
基本解释
过失的报应;灾祸应验。《书·洪范》:“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暘若。” 蔡沉 集传:“某事失,则某咎徵应。”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惧羣臣奢泰,昬迷典式,自下逼上,用速咎徵。” 唐 李邕 《赠歙州刺史叶公神道碑》:“入自卧内,问以咎徵。” 严复 《<原富>按语》:“閲今而考古,格物而致知,必求真实而后已者……夫非妖祥咎徵之谓也。”
基本含义
- 指责和征召
详细解释
- 咎徵是由“咎”和“徵”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咎”指责的意思,表示对某人的过失或错误进行指责;“徵”指征召的意思,表示被召唤或征召。因此,咎徵的基本含义是指责和征召。
使用场景
- 咎徵常用于形容被人责备或指责后,还要被召唤或征召去做某事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两种不好的情况同时发生,使人陷入困境。
故事起源
- 据说咎徵这个成语的故事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故事中,有一个叫做咎徵的人,他犯了一个错误,被人责备后还被召唤去做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个故事传承下来,成为了咎徵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咎徵的结构是“A + B”,其中“A”是“咎”,表示指责;“B”是“徵”,表示征召。
例句
- 1. 他犯了错误,被领导咎徵后还被派去参加紧急会议。2. 她因为迟到被老师咎徵,还被安排去扫校园。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咎徵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被人指责后,还被召唤去做一些事情,这样就能够想起咎徵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学习咎徵这个成语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其他与责备和征召相关的成语,如“责无旁贷”和“召之即来”。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咎徵了我迟到的错误,还让我站在讲台上检查作业。2. 初中生:因为考试作弊,我被校长咎徵了,还被要求写一份检讨书。3. 高中生:我因为犯了错误,被班主任咎徵了,还被安排去参加学校的道德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