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絫
拼音fù lěi
注音ㄈㄨˋ ㄌㄟˇ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负累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行为言语不正直,背信弃义。
详细解释
- 负絫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背负着绫罗帛”,绫罗帛是古代贵族的服饰,代表着贵族的尊贵和荣耀。负絫在成语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违背正直的原则,背叛信任,不守诺言,背离道义。
使用场景
- 负絫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不正直,背信弃义。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守信用,不讲道义的人。
故事起源
- 负絫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庄子·齐物论》:“负絫乎窈室,宴鱼乎堂上。”这句话形容了一个人的行为言语不正直,背信弃义。后来,人们将这句话中的“负絫”作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背信弃义的人。
成语结构
- 负絫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他答应帮我做事,结果却一再推脱,真是负絫之人。2. 这个商人一直以来都以诚信为本,从不负絫。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背负着绫罗帛,却背离了正直的原则,这样就能够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背信弃义”、“言而无信”等,来扩展对于背信弃义行为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答应和我一起玩,可是他一直不来,他真是个负絫的人。2. 初中生:他明明答应会帮我做作业,结果却一直推脱,真是负絫之人。3. 高中生:这个政客之前一直承诺要为民众做好事,结果却背离了初衷,真是个负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