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包浆在词典中的解释
bāojiāng

包浆

拼音bāo jiāng

注音ㄅㄠ ㄐㄧㄤ

繁体

基本解释

  • 指铜、玉、竹等古玩表面经长期抚摩所发出的光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声》:“非玉非铜,满面包浆裹。”《儒林外史》第十一回:“你看这(炉)上面包浆,好颜色。”

基本含义

  • 形容文物、古玩等经过岁月沉淀后所形成的光泽和质感。

详细解释

  • 包浆是指文物、古玩等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保存,表面形成了一层油脂、灰尘等物质,使其在色泽、质感上更具有历史价值和审美魅力。

使用场景

  • 包浆常用于描述文物、古玩等具有历史价值的物品,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外表或事物的质感有着独特的韵味和历史沉淀。

故事起源

  • 包浆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文人苏轼的《东坡志林》中,描述了一种饮食文化,后来逐渐演变成形容文物的质感和光泽。古代文人雅士往往喜欢收集古董文物,对于那些经过岁月洗礼的文物,他们常常会用“包浆”来形容其历史沉淀和独特魅力。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包”和“浆”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这件古董瓷器包浆自然,看上去非常古朴。2. 这幅字画经过包浆处理,更显得古意盎然。3. 这把古剑包浆如新,看上去像是刚出土的文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想象一个古董文物表面有着油脂和灰尘形成的光泽,从而记住“包浆”一词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物的鉴赏和保护,以及相关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奶奶家里有一把包浆的古椅子,坐上去感觉很舒服。2. 初中生:我在博物馆看到了一件包浆很好的青铜器,真是历史的见证。3. 高中生:这幅古画的包浆处理非常精细,看上去像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珍品。

拆字解意

包浆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