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一蹶在词典中的解释
jué

一蹶

拼音yī jué

注音ㄧ ㄐㄩㄝ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一次失足。 汉 刘向 《说苑·谈丛》:“一噎之故,絶穀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岂可以一蹶之故,而终身不行。” 唐 李白 《天马歌》:“腾 崑崙 ,歷西极,四足无一蹶。”
    (2).喻经受一次挫折。 宋 王安石 《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诗:“岂如都城今日事,祇恐一蹶为亲忧。” 明 王守仁 《与薛尚谦书》:“平日所见,皆非实得,不可以不猛省也。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基本含义

  • 指一次失败或挫折。

详细解释

  • 一蹶原指一次跌倒,后用来比喻一次失败或挫折。形容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或困难,导致原本稳定或顺利的局面被打破,发生剧变。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在取得一定成就后遭遇挫折,导致原本良好的局面被打破,形势一落千丈。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源自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一句诗:“一蹶不振,安可为萧墙之破。古人云:‘不惜子之命,可惜子之时。’”意为一次跌倒后无法重新站起来,怎么能指望守住家园的篱笆不被破坏呢。后来,这句诗中的“一蹶不振”逐渐演变为“一蹶”。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例句

  • 1. 他曾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企业家,但由于投资失误,一蹶不振。2. 这个国家经济曾经蒸蒸日上,但由于政治动荡,一蹶不振。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一蹶”与“失败”、“挫折”等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行走的过程中突然摔倒,表示他遭遇了一次失败或挫折。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一败涂地”、“重挫”等,以丰富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中遇到了一道难题,一蹶不振,但我坚持努力完成了它。2. 初中生:他原本是一支实力强大的足球队的队长,但因为受伤,一蹶不振,错过了重要的比赛。3. 高中生:在创业初期,他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他没有一蹶不振,坚持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