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夷然在词典中的解释
rán

夷然

拼音yí rán

注音ㄧˊ ㄖ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 ◎ 夷然 yírán
    [calm] 平静镇定的样子
    夷然不以为忤

详细解释

  • (1).坦然,泰然。《晋书·谢安传》:“ 坚 后率众,号百万,次于 淮 肥 ,京师震恐。加 安 征讨大都督。 玄 入问计, 安 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夷,坦也,平也。言坦然无异平日也。”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时羣盗纵掠,而公夷然视之,神色自若。” 茅盾 《幻灭》六:“ 静 这么分析人类的行为,心头夷然舒畅起来。”
    (2).鄙视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深公 得此义,夷然不屑也。” 清 李渔 《慎鸾交·目许》:“我看那位榜首,虽然与众齐驱,却有箇夷然不屑之意。”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君( 蒋伯寅 )负才尚气,肝肺槎枒,於人世名利委琐之途,夷然不屑也。”

基本含义

  • 安然自若,泰然处之

详细解释

  • 夷然指的是心情平静,不受外界干扰,安然自若的状态。形容人的心境平和、不受困扰,处事从容不迫。

使用场景

  • 夷然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困难、压力或逆境时能够保持冷静和镇定的心态。也可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举止举止得体,从容不迫,不受外界干扰。

故事起源

  • 夷然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子罕》中,其中孔子对于一位弟子的评价:“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为说夷狄之地有君主,不如中国失去君主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夷然是指夷狄之地的人们能够保持安然自若的心态。

成语结构

  • 夷然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第一个字“夷”意为平静,第二个字“然”意为自然。结合在一起,夷然形成了一个表示平静、从容的意思。

例句

  • 1. 面对挑战,他保持夷然的心态,从容应对。2. 尽管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她始终保持夷然的表情,不流露出任何焦虑。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夷然与“平静自然”这个词组进行联想,以帮助记忆。此外,也可以将“夷”字联想为“夷狄”,表示夷狄之地的人们能够保持安然自若的心态。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心态、情绪相关的成语,如泰然自若、从容不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考试前我很紧张,但是我想起了夷然这个词,就努力保持平静的心态。2. 初中生:面对同学的嘲笑,他夷然不动,坚定地做自己。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她选择夷然面对,相信自己的努力会有回报。4. 大学生:面对就业竞争激烈的现实,我要学会夷然面对,不被困扰。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