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筒中布在词典中的解释
tǒngzhōng

筒中布

拼音tǒng zhōng bù

注音ㄊㄨㄙˇ ㄓㄨㄙ ㄅ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古代细布的一种。因多卷作筒形,故称。《文选·左思<蜀都赋>》“黄润比筒” 晋 刘逵 注:“黄润,谓筒中细布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 为侍中, 南郡 太守 刘肇 遗筒中笺布五端, 戎 虽不受,厚报其书。”按《晋书·王戎传》作“筒中细布五十端。” 唐 白居易 《寄蕲州簟与元九因题六韵》:“卷作筒中布,舒为席上珍。”亦省称“ 筒布 ”。 唐 韩翃 《送故人归蜀》诗:“客衣筒布润,山舍荔支繁。”

基本含义

  • 指事先做好准备,事情未发生之前就有所准备。

详细解释

  • 成语“筒中布”源于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东坡志林》:“筒中之布,未有所衣,而先为之备。”意思是事先做好准备,事情未发生之前就有所准备。比喻做事前有所准备,有预见性。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做事有计划、有准备、有预见性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做任何事情前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故事起源

  • 据说,苏轼在写《东坡志林》时,他发现自己的筒中装着一块布,这让他想到了一个成语,即“筒中布”。他觉得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事先做好准备的意思,于是将其写入了《东坡志林》。

成语结构

  • 成语“筒中布”由“筒中”和“布”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筒中”表示准备的场所,而“布”表示准备的物品。

例句

  • 1. 在开会前,他已经把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了,真是筒中布。2. 这个团队非常有计划性,每次都筒中布,从不措手不及。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筒中布”与“事先准备”联想在一起,想象自己在一个筒子里准备好布料,表示事先做好准备。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成语故事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考试前,我已经把所有的书都复习完了,真是筒中布。2. 初中生:比赛前,我们团队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策略,筒中布。3. 高中生:参加高考前,我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筒中布。4. 大学生:找工作前,我已经准备好了自我介绍和简历,筒中布。5. 成年人:旅行前,我已经做好了行程安排和预定酒店,筒中布。

拆字解意

筒中布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