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训
拼音cí xùn
注音ㄘㄧˊ ㄒㄩ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母或父的教诲。《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閔予不祐,慈训早违。” 李善 注引《晋中兴书》:“ 肃祖 太妃 荀氏 薨, 显宗 詔曰:‘朕少遭閔凶,慈训无禀。’” 清 陈裴之 《湘烟小录》:“前日读君家大人慈训有曰:‘惜身心而报以笔墨,俾与 朝云 、 蒨桃 并传。’”
基本含义
- 慈悲善良的教诲。
详细解释
- 慈训是由“慈”和“训”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慈”表示慈悲、善良,指对他人充满爱心和同情;“训”表示教诲、教导,指对他人进行教育和引导。慈训的意思是以慈悲之心对他人进行善良的教诲,帮助他们成长和进步。
使用场景
- 慈训常用于形容教育方式温和、善良、富有爱心。可以用来形容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老师对学生的教导、长辈对晚辈的引导等。也可以用来形容对他人的谆谆教诲、温暖关怀。
故事起源
- 慈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外物》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慈训的人,他非常慈悲善良,总是用温和的语言和行为来教导他人。慈训的教诲使得他的学生们都变得非常优秀和受人尊敬。这个故事以慈训的名字来形容善良而有爱心的教诲方式。
成语结构
- 慈训是一个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以慈训为原则,用爱心和耐心来引导他们。2. 老师对学生的慈训使得他们在学习中不仅取得了好成绩,还培养了良好的品德。3. 长辈对晚辈的慈训是一种传统美德,可以帮助晚辈成长为有用之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慈悲善良的形象联系起来记忆慈训这个成语。想象一个慈悲的人在用温和的语言和行为对他人进行教导,帮助他们成长和进步。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教育和善良相关的成语,如“以德报怨”、“温文尔雅”等,以丰富对慈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慈训的方式对我们进行教育,让我们感受到了爱的力量。2. 初中生:在父母的慈训下,我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3. 高中生:老师的慈训使得我们在学习中不仅追求成绩,还注重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