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民溃在词典中的解释
mínkuì

民溃

拼音mín kuì

注音ㄇㄧㄣˊ ㄎ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 旧时反动统治者对人民暴动的诬称。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四章第三节:“﹝ 梁国 ﹞民众实在无法再这样生活下去,于是不顾统治者的严刑峻法,举行了暴动。 秦国 趁机并吞了 梁国 。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民溃’。”

基本含义

  • 指人民因战乱或自然灾害等原因而溃散逃亡。

详细解释

  • 民溃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民因为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而溃散逃亡的情景。它强调了人民在危难时刻的无助和无处可逃的境地。

使用场景

  • 民溃常用于描述战争、灾难等情境下人民的状况。同时,也可以用来形容社会秩序的崩溃,人心涣散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攻下齐国后,齐王田单率领齐国百姓向东逃亡的故事。当时,项羽派遣韩信追击,齐王田单被追得溃不成军,百姓四散逃亡,形成了民溃的局面。

成语结构

  • 民溃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民”指人民,“溃”表示溃散逃亡。

例句

  • 1. 战争一旦爆发,人民往往会陷入民溃的境地。2. 那个国家因为内乱,人民流离失所,整个社会陷入了民溃的状态。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民溃”拆分为“人民”和“溃散逃亡”,通过想象人民在战乱中四散逃亡的情景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有关战争、灾难等情境下人民生活的历史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民溃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地震发生后,人们纷纷逃离家园,形成了一幅民溃的画面。2. 初中生:战争使得无数人民流离失所,他们只能在民溃中寻找生存的希望。3. 高中生:社会秩序的崩溃导致了人民的民溃,这是一个极度混乱的局面。

拆字解意

民溃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