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国民住宅在词典中的解释
guómínzhùzhái

国民住宅

拼音guó mín zhù zhái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国民住宅 -简介

    国民住宅,主要指由政府计划,用以出售、出租、贷款自建或提供贷款利息补贴,供收入较低家庭居住之住宅。相当于中国内地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国民住宅的概念第一次在中国内地提出,是由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工业大学能源学院院长张红教授提出的。她在提交的建议中写道:大力发展让普通百姓买得起房的国民住宅产业,方可实现住房消费倍增,进而健康有效持续振兴经济。

    背景

    一方面是楼市低迷,购房者持币观望,另一方面正如许多专家所说的那样,房价还没有降到它本来应该的水平,很多人仍然是“望房兴叹”。如何实现“居者有其屋”,如何让普通百姓都能买得起一套“体面”住房,是中国现阶段最主要的问题。

    定价标准

    “国民住宅”的一个定价标准就是:让老百姓买得起的“国民住宅”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以国际上通用的量化标准,把房价收入比控制在3—6之间。也就是说,一个家庭只用他们3年至6年的家庭收入,就可以买到一套“体面的住房”(户均90平方米)。如果以上限标准的6年收入、户均为三口之家以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为依据,得出的结论就是:买一套90平方米的国民住宅均价应该为248148元。也就是说,让老百姓买得起房的国民住宅的平均房价,每平方米只有2757.2元。

    人大代表张红观点

    张红认为,发展这样一种“国民住宅”产业,可以带动全盘经济发展。“如果以每年发展10.75亿平方米的国民住宅计算,这就意味着仅新增城镇居民住房一项,全国一年新增的GDP就可高达29639.9万亿元。还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如建材冶金、家庭装潢、电器设备、市政配套、交通物流和商业服务等。”

    她还算了另外一笔账:按2006年建筑企业的统计数据估算,国民住宅一年就可以提供3800万新增岗位,这不仅可以为当前闲置的2000万劳力提供新的就业岗位,而且更可以为由于订单的大量减少、出口型经济放缓可能带来的千万计的新增失业人口,提供新的就业出路。

    但张红教授所言的“国民住宅”针对的服务对象显然并不局限于中低收入家庭,而是全体城镇居民。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谁有资格购买国民住宅?如果所有城镇居民家庭都有权购买一套,那很多已有几套房的富人很可能也会来购买,这显然违背了建“国民住宅”的本意。如果只限于无房户购买,虽然参与人数会少一点,但从全国来看,仍然是个很庞大的数字。

    要为这么多人盖房,土地从何而来呢?经过这么多年的城市开发,很多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市区保留的商品房用地已经不多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更是被迫建到了远郊。上月就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城四区规划已经没有居住用地用于限价房的建设。今年开工的650万平方米两限房将集中于四环外、五环沿线地区。限价房都快没地建了,那规模更庞大的国民住宅又能建到哪里呢?再往更远的郊区或农村去找地建房的话,国民住宅的价格优势恐怕也无法体现,毕竟那里的住宅价格相对中心城区本就很便宜了。

基本含义

  • 国家为人民提供的公共住宅。

详细解释

  • 国民住宅是指国家为人民提供的公共住房,旨在解决人民的住房需求。它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基本居住权益的重要手段。

使用场景

  • 国民住宅一般用于政府宣传、社会福利政策等领域,强调国家对人民住房需求的关注和保障。可以用于描述政府出台住房政策,或者讨论住房保障问题。

故事起源

  • 国民住宅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解决人民的住房需求,中国政府开始实施国民住房计划,提供廉租房、保障房等公共住房,以满足人民的基本居住需求。

成语结构

  • 国民住宅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国民”表示国家和人民的关系,“住宅”表示住房。

例句

  • 1. 政府出台了一项国民住宅计划,以解决人民的住房问题。2. 国民住宅是保障人民基本居住权益的重要手段。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国民住宅”与“国家为人民提供的住房”进行联想,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住房政策和国民住宅计划的具体情况,以及其他国家在住房保障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政府帮助我们家庭买了一套国民住宅。2. 初中生:国民住宅是政府为人民提供的公共住房。3. 高中生:国家实施国民住宅计划,为人民解决住房问题。4. 大学生:国民住宅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拆字解意

国民住宅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