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蠹
拼音sāng dù
注音ㄙㄤ ㄉ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寄生在桑树上的一种虫。
基本含义
- 指毁坏、侵蚀、危害。
详细解释
- 桑蠹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桑”指桑树,而“蠹”指蛀虫。桑蠹的意思是指蛀虫侵蚀桑树,引申为比喻某种危害侵蚀、破坏事物的现象。
使用场景
- 桑蠹常用于描述某种危害、侵蚀现象,可以用来形容自然灾害、社会问题、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破坏。
故事起源
-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汉代时期,有一个人在桑树上发现了虫子,拔掉虫子之后,虫子又出现了。他很困惑,于是去请教当地的学者。学者告诉他,这是因为桑树的根部受到了蛀虫的侵蚀,树干已经被蛀虫蛀空,所以虫子才能在桑树上生存。这个故事的寓意就是比喻某种危害侵蚀事物。
成语结构
- 主体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固定的词序。
例句
- 1. 这个地区的经济受到了自然灾害的桑蠹。2. 不良信息的传播已经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桑蠹。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桑蠹的含义理解为蛀虫侵蚀桑树,通过联想来记忆。可以想象一棵被蛀虫侵蚀的桑树,表达出危害、侵蚀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桑蠹相关的成语,如“蠹国殃民”、“蠹政害民”等,进一步丰富对于危害、侵蚀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桑蠹是指蛀虫侵蚀桑树,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让生物受到桑蠹。2. 初中生:网络诈骗对于个人财产安全产生了桑蠹,我们应该提高警惕。3. 高中生:社会问题的存在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桑蠹,我们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共同解决问题。